心理辅导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辅导 > 正文

你能看懂别人的脸色吗?

时间:2017年11月06日 10:53 来源:bevictor伟德 作者: 阅读:

察言观色指的是通过分析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脸色而了解别人的心意。其出处见《论语》。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先生请教,怎样做才算是“通达”。孔子回答他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按照孔子的观点,所谓通达者,除人品正派崇尚正义,与人交谈时还懂得分析别人的言语并观察别人的脸色,同时还很注意谦让。比如《红楼梦》里的宝钗,就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

中国成语中的察言观色类似于心理学术语中的人际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指通过体察他人的言谈(察言)和行为表情(观色)准确知觉、判断他人情绪、意图以及性格特点的一个人格特质。有学者认为,如今该概念已经包含了精确回忆他人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以及正确地推断他人思想和感受的意味。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人际敏感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与人的情商、态度、自控力、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价值观等相关,可以成为反映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交与工作能力的线索。

在西方,自1950年代左右,人际敏感陆续成为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到今天,研究者们已经取得很多成果,其中包括一些应用领域广泛的测量工具。2006年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先后用“零相识范式”做研究,例如,要一部分人用一种人格量表对自己作评估,同时请另外一部分完全陌生的参与者仅仅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对方的表情、外貌,为对方用同样的大五人格量表作评估。结果发现,被评估者的自我评估与陌生人的评估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在另一个同样用零相识范式做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外貌对所知觉对象进行性格内外向的评估有高度一致性,从而有力支持了面部表情能够预测人格的观点。

人群中那些具有适度人际敏感的人,会让他周围的人感觉舒服,会使人愿意与他合作,比如哈利·波特的朋友赫敏。不仅如此,有适度人际敏感的人还能够感受并且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而那些缺乏人际敏感的人,在与人相处时往往会让周围人不自在,甚至是受伤,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而那些具有过度人际敏感的人,比如林妹妹,则往往使她身边的人过得小心翼翼甚至提心吊胆。

人际敏感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度的人际敏感,是抑郁、焦虑情绪的温床。过度的人际敏感不仅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影响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使情绪常常处于焦虑甚至抑郁状态,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在临床上,人际敏感的适度与否可以作为一个人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会自伤的预测线索。

当然,一个人的人际敏感是不足、适度还是过度,往往由他的早年经历和自我教育所决定,早年缺乏父母关爱,遭遇家庭暴力、重大生活事件或者被过分溺爱等,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发展出不足或者过度的人际敏感。而同样具有这些经历的人,只要他愿意并且善于自我教育,他就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适度人际敏感的人。

心理学家在帮助人们培养人际敏感的过程中,发展出了很多方法,最经典的是敏感性训练,其他如共情训练和感恩训练等,都可以有效增加人的人际敏感,使我们拥有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例如,缺乏人际敏感的人想要提升自己的敏感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习摆脱自我中心,把只关注自己的目光放一些在周围人的身上;培养对别人情绪的敏感,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注意别人表情的突然大幅度变化,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会让对方有此反应?如果不清楚自己到底给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们可以直接诚恳地询问对方:我刚才是不是有什么话说得不合适,你好像突然变得不高兴了?再者,可以从与家人关系中学习培养,比如现在的父母最需要我们为他们做什么?

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一次稍纵 即逝的皱眉等,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我们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非言语表达中迅速察觉别人的需要,让自己具备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或者说是换位思考的共情能力。要想具备共情能力,还要学会倾听,而倾听的两个关键词是:耐心+不评判。

那么,具有过度人际敏感的人该怎么办呢?可以设法让自己具备一点“钝感力”,也就是一种对别人的情绪、需要、行为和评价不过分敏感的能力。最恰当的方法,是从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并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开始做起。你有了自信,又有了明确坚定的人生目标,那时候,你想不钝感都难,这就叫——“功夫在诗外”。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