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研读 > 正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下载

时间:2019年05月08日 05:51 来源:bevictor伟德 作者: 阅读:

——马克思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题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由马克思在1845年春于布鲁塞尔写成,该文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这十一条提纲以“实践”为论述核心,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展开了深刻而辛辣的批判。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精炼地概述了自己新的世界观。恩格斯在1888年完成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将该文作为附录首次出版,并称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评价极高,认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对过去的旧哲学展开批判,并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的“类本质”确认为“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从而开启了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实践转向:“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转向叩响了历史唯物主义之门,既表现出认识世界的真理力量,更彰显为改变世界的革命力量。马克思之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实践活动做了深入考察并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

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所相伴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使命和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完成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实现精准脱贫、改善生态环境等各项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又必将面临多重风险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逃避退却将毫无帮助。如何跨过这些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便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放眼未来,要迈过一道一道坎,说到底还是要靠实干,要靠当代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贯彻到新时代的奋斗事业中去。(古 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