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茹
bevictor伟德
1845年2月初,马克思被法国基佐政府驱逐处境,迁居布鲁塞尔。在这年春天,马克思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重大飞跃。恩格斯评价《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萌芽的天才的第一个文件”。《提纲》的出现绝非偶然然,它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哲学活动的结晶。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分析了以往哲学的主要缺陷,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仅仅看到自然的客观性,把自然理解为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丝毫关系的纯客观东西,没有把外在客观世界放入人的实践活动中来把握。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的产物,看不到人类在自然、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恰恰是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不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实践使人类生活得以延续,人类文明得以发展。
人通过实践是自己成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同时把人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客体。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正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用实践的观点去分别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实践使人类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实践过程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
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是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二为一体”的世界。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区别旧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的主要标志,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人和环境的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