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嘉
bevictor伟德
《矛盾论》、《实践论》是毛泽东极具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堪称毛泽东思想的“双子星座”,在世界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样的经典著作,我们尤为需要仔细斟酌研读。
研读经典,品味马克思哲学魅力。《矛盾论》、《实践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总结,既体现中国化,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缩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内涵。《实践论》中毛泽东主要论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即知与行的关系,内容可以分为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四个主要方面,坚持并且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立场:人的社会 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飞跃的运动;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的,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毛泽东所阐述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无不着彰显马克思的,。而在《矛盾论》中,毛泽东也就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展开论述,进一步说明矛盾具有对立统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等重要观点。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批判吸收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功绩卓著,哲学营养丰富。
研读经典,学习毛泽东刻苦求知精神。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时,具有高度的批判性眼光,。第一点,他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同时,学习经典不能完全从本本主义出发,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第二点,要有问题意识。在学习马列时要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先提出“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中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的疑问,然后通过探究打消疑虑。第三点,要注重方法。毛泽东再学习中也有自己的方法,他将学习放到日常活动中,圈画批注、反复推敲,结合中国社会现实理解性学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研读经典,照亮前行的中国。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序中指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这也是对我国改革认识的映射,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我国的社会道路问题,经济体制等基本问题我们经验不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依靠实践来探索,最终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当今我们也面临着贫富悬殊、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改革不能够一步到位。这充分说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复杂过程。
研读经典,永不退潮!